【资料图】
【记者手记】
由省部共建的“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个坐落于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储备6万多份中药组分,是世界最大的中药组分库。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记者看到,一瓶瓶粉末状的中药组分被保存在恒温恒湿柜中。“中药组分,就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出有效的成分群,可在细胞和分子药理水平上相对清楚地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能根据不同病症重新配伍成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介绍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虎杖、马鞭草等有效组分提取出来,制成‘宣肺败毒方’,其治疗新冠肺炎疗效确切。”
5月29日,第二届团泊湖中医药现代化论坛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关键科学问题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专家指出,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把中医药的疗效优势“说明白、讲清楚”,更好服务人民健康,是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发掘中医药的时代价值,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当前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多年来,天津立足行业优势,面向国家需求,从不同层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何培育质优高效的中成药大品种,让百姓用‘好药’,一直是中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张伯礼在多年前就为实现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开出了“处方”。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构建了临床准确定位、药效物质整体系统辨析、网络药理学、工艺品质调优和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的全程质量控制,为古老的中药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该项目历时8年,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
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项目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行业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据统计,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由2006年的100多个增加到350余个。“中药二次开发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于春泉向记者介绍。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中药材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由张伯礼院士等专家牵头成立的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从把控中药源头出发,联合数十家知名中药企业,以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把控中药材质量、产量。2018年联盟首次提出了优质药材“三无一全”的概念,要求联盟成员单位的中药材要率先达到“无硫黄加工,无黄曲霉素超标,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的标准。“联盟大力提倡优质优价、优质优先。天津、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在联盟的推动下已经开始鼓励优先采用‘三无一全’等质量可溯源的中药饮片,为全行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刘二伟向记者介绍。
把中医药的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也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天津中医药行业正全面发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中医药现代化高地。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刘茜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