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春都是海南高尔夫旅行的旺季,无数候鸟球友云集于此,在球场或练习场挥汗如雨,过足球瘾的同时,也是为“新赛季”的大杀四方做预热。著名篮球运动员,前CBA球手张博也是其中一员。当我们今年早些时候在海口观澜湖遇见时,他正在练习场一遍遍地琢磨球技和试验自己的最新“秘密武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才运动员
“就像我们运动员之间常调侃的一句话说的,不管你从事什么球类运动,最后的终点和尽头都是高尔夫。”张博小心翼翼地放下他的宝贝球杆,坐下来说道,“高尔夫对运动员而言,是有种独特魅力的。”远的不提,就篮球领域,迈克尔·乔丹、斯蒂芬·库里、姚明、还有易建联都是资深的高球铁粉。
张博也一样。虽然相比篮坛前辈老大哥们,张博接触高尔夫比较晚,但在2017年的下场初体验后,他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小白球。“因为有篮球运动员的底子在,所以我上手其他运动项目时,相对普通人还是有优势的。”身高1.9米的张博有些谦虚了。曾被誉为天才的篮球国手张博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14岁才正式接受正规篮球训练,但起步晚的他进步迅猛,一年时间便凭借优异表现进入国少队,之后加盟八一队作为该队历史首位进攻型控卫征战CBA,还曾在军体会、亚运会有过出色表现,直到2016年才因伤病宣布退役。
高尔夫大师·跨界玩家
张博
前CBA球星
著名篮球运动员
从一线退下来后,张博也有了更多时间,了解自己一直听说但从未打过的高尔夫。“其实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打球,但我之前作为职业运动员,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更多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休赛期的张博也被朋友约过下场或打打模拟器,但因为不了解,最终都不了了之。直到2017年的夏天,面对连球杆都给准备好的好友邀约,张博实在没有借口推托,最终在北京奥园解锁了人生第一次下场。
“第一感觉就是震撼!我从未想过一项运动可以拥有这么漂亮空旷的空间视觉感受。”球场优美的环境、安静的氛围和有序的发球秩序深深地吸引了张博,连杆都没摸过的他就拿了朋友准备的5铁踏上发球台了,“真的是摸杆即下场。”
运动天赋加持下,尽管没有成绩上的神话,但是张博作为初学者的体验和表现都相当不错,偶尔5铁打甜了还能蒙到两百一二十码的距离,以至于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张博还激动地连用了四个“非常”描述当时感受,“非常深刻,非常流畅,非常释放,非常解压!那一刻,从环境、击球到释放的感觉,都让人沉醉。”
何以解忧,唯有训练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如今的张博成绩稳定在七八十杆。相比普通球友,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张博天生对竞技对成绩有更执着的追求,但工作繁忙到手机片刻不离身的他懂得敬畏。在张博看来,无论篮球、高尔夫还是其他运动项目,想打好,勤学苦练必不可少。“有质量的训练量,或者说2万小时定律,是我认为运动员想要出成绩的必备条件。”
其次是心理调节能力。作为篮球运动员,经历过职业生涯高峰期和低谷期的张博对此认知更加深刻。对于运动员而言,状态波动和整体竞技水平的起伏是一个特别正常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这种低谷是很难走出来的。怎么办?张博的答案是:唯有坚定信念,努力训练!“就像以前在CBA遭遇伤病或大赛落选时,其实我都有过比较消极的状态,但你要想继续走职业这条路,就必须忍受得了训练的寂寞和状态波动的痛苦。”而在高尔夫球场,拥有一颗大心脏更是非常关键。因为打球到最后其实就是拼失误少心态好,高尔夫里诸如天气、压组等等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有质量的训练量和良好的心态调节能力之外,张博认为装备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他觉得高尔夫与篮球等运动的最大不同之处。“篮球是用手,也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到球;高尔夫特别的地方是需要用杆击球,每支杆角度长短都不同,触球的位置又是离心最远的一个点。因此一套适合你,能帮助你在面对挑战时更自信的好装备就至关重要。”
为此,刚入坑时的张博没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秉持一贯信奉的量变出质变的理念,用了半年时间几乎把市面所有的球杆试了个遍后,张博最终慢慢将每次球包的更新都交付给了卡拉威—率先将人工智能科技引入高尔夫球具制造的品牌。作为品牌挚友多年,对球具研究颇深的他还常为包括前篮球国手孙悦在内的圈内好友出谋划策。“因为不管是颜值、打感、性能和击球反馈,还是最重要的容错性,它对于我们这种缺乏练球时间又是远距型的球手而言,确实非常友好。”拿起刚才放下的卡拉威新款PARADYM魔范铁杆,张博再次化身种草博主,“这是我的最新秘密武器,是我一定要用的。容错性非常好,超级计算机迭代设计的杆面带来很好的触球反馈和整体打感,距离也比我之前远了很多。”
这是张博大量试验后的结论。在海口观澜湖的一个三杆洞,拿到PARADYM魔范新杆的张博没忍住,一连打了六颗球,打穿四颗。“我是按以往180到185码的距离打的,没想到这款PARADYM魔范铁杆平均远了近二十码,几乎每杆都打穿了。而且不是低飞弹道冲上去的,是正常起球,然后还能落地停住的远距。”张博表示,这也让他对冲刺标准杆的新年愿望充满信心。
与自己较量
到目前为止,张博最接近标准杆的一场球是在三亚龙泉谷。打到最后三个洞时,张博还守着标准杆,再保三个帕就能赶上职业标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连续打爆三个加2,差点七字头都没保住。“我肯定是想争取的,但最后却崩盘了,打完我整个人都垮掉了。”那场球结束后,张博一度感到很恼火,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也慢慢释然了。
作为运动员的他明白职业球手人前风光的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辛苦,那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这就是高尔夫,而且当时我的差点也高,还是实力没到那一步。现在的话,我觉得以我的训练量而言,目标也别定太高,能在未来有机会无限接近一次标准杆,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的张博更多是学习享受高尔夫的心态。高尔夫在张博眼里,最难的就是与自己较量和博弈,毕竟曾经的他是在篮球职业赛场叱咤风云,习惯了分秒必争的快节奏激烈对抗,而高尔夫则是一项相对较慢的运动。
“像我们以前打篮球,很多事情就是千分之一秒内做的决定。一次投球、一次传球或者一次突破,那都是常年积累下来的下意识反应或者条件反射。”但是高尔夫,张博坦言道,“它给你太多时间去思考,想象赢或者失败,回忆刚才那杆On得好不好,担心这杆推不推得进,它给你太多患得患失的纠结余地了。”
不过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在最泥泞的路上;最美丽的风景,也常常在最险峻的山顶。在高尔夫这种与自己对话的运动里,最具挑战的考验就是这种内心患得患失的思想和心理波动,但同时,这也是我们在这项运动里可以收获的益处。
“如果你能够很好梳理心态,打造稳定状态,就有机会在球场打出好成绩,人生也是如此。”张博继续说道,“面对生活,我们也需要有稳定的输出和节奏,我觉得这就是高尔夫带给我的痛苦和收获。”
文/阿凯,图/周唯
更多精彩请点击小程序